晚了两分钟过去,李奶奶等不及,自己下床……摔了,股骨头断了。
”她的眼圈有点红:“李奶奶的儿女来闹,院方就把责任全推给我,
说我没及时响应……扣了我三个月工资,还把我开除了。”“那你怎么看这件事?”我问。
周秀芬抬起头,眼神很诚恳:“沈院长,我知道我有责任,没及时赶到。但我也委屈。
我一个人,真的分身乏术。李奶奶性子急,我知道的,那天要是能分身……唉。
”她叹了口气,“我就是觉得,照顾老人,光靠护工一个人拼命不行。院里得给配够人手,
得有规矩,得有……温度。”“温度?”我追问。“嗯。”她用力点头,
“不能只把老人当任务完成。得知道他们爱吃什么,怕什么,喜欢聊什么天。
李奶奶就喜欢拉着人讲她年轻时的事,讲她老伴儿……那天晚上,她可能就是憋着话,
又没人听,心里闷,才着急下床的。”她的话,戳中了我的心。“周姐,”我放下简历,
“如果在我这里,一个护工最多只负责照顾五位老人,工资按我们谈的给,
有严格的排班和休息制度,还有定期的心理疏导和技能培训,你愿意来吗?
”周秀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,带着不敢置信的惊喜:“真……真的?只照顾五个?还有培训?
”“真的。”我肯定地说。“愿意!我愿意!”她连连点头,激动得语无伦次,“沈院长,
您放心!我一定好好干!把老人当自家爹妈伺候!”周秀芬成了静园第一位护工组长。
在她的介绍和严格把关下,我们又陆续招到了几位踏实肯干、经验丰富的护工大姐,
还有一位从社区医院退休、性格和善的张医生愿意来做兼职医疗顾问,
一位本地口碑很好的老师傅答应来做厨师。团队,算是初步搭起来了。
静园开业的日子定在初春。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。我印了些简单的宣传单,
让晚晴帮忙在几个老年人常去的公园、社区活动中心发一发。广告词也很直白:“静园养老,
家一样的温暖。专业照护,用心陪伴。预约参观热线:XXX-XXXXXXX。”起初,